5月22日上午10点,77779193永利农业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论坛系列讲座2014-2015学年第一期在学术会堂606举行,讲座邀请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学院教授、“中国农业政策和决策模型”国家顾问杨军老师为我校师生做了“中国食物消费转型及未来农产品贸易变化分析”专题讲座。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京虎,77779193永利于爱芝、张志敏、张彩萍、郭家虎、初春丽等多位教师及我校部分相关专业的硕博研究生参与了讲座。
杨军老师首先从过去30年农业生产和食物消费变化特征、食物消费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以及中日韩食物消费结构比较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农业生产及食物消费的历史与现状。其次通过中国农业政策与预测模型(CAPSIM)指出,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中国食物消费升级转型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持续,高附加值农产品的人均消费量将快速增长;在资源约束、经济快速增长和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农产品对外依存度将显著提高,在产品供需上“总量上难以平衡、结构性短缺明显”特征将更加明显,并长期存在。
杨军老师在讲座中提到,首先从规模上看,在过去30年中,我国的农业保持着年均增长率4.6%,约为人口年均增长率的4.4倍,农业规模发展较快。同时伴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国家农业补贴的增多,尤其在市场化后农业生产量的增加与需求的增加基本是契合的。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在2003年以前为净出口,而在2004年至今短期内有持平现象,这与1999-2003年的农业累计大幅减产有关,随后呈现出明显净进口。农产品贸易按要素使用密集程度分类,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如玉米、大豆的净进口还有望扩大。
在食物消费变化的驱动因素上,杨军老师分析了人口因素、城镇化因素以及收入因素的影响。在规模上人口增长率未来下降,预测在2030年后可能出现人口下降,结构上人口老龄化会对饮食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城市化使得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也趋向于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根据城乡居民对不同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预测未来随着收入上升肉蛋奶的消费还将进一步提升。
随后,杨军老师比较了中日韩三国在食物摄取能量、蛋白质、脂肪三个方面的结构,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我国目前的食物消费结构大约为韩国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上世纪50年代的结构。尽管目前我国食物消费仍处于转型期,并且未来10-20年中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消费还将快速增长,但是相对于我国的收入水平,我国的食物消费结构已处于超前水平。未来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如肉蛋奶类的)市场份额还将增大,同时其上游的畜牧业对饲料粮(如玉米,豆粕)需求也伴随快速增加,而关系到这两部分市场在国内外如何分配的问题。杨老师提到我国农业生产扩张的制约因素,首先是资源约束,最严重的是水资源约束;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将压缩农业的利润空间;此外,以小农为主的生产方式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现代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都提出了严峻挑战。
讲座最后,杨军老师介绍了他运用中国农业政策分析与预测模型(CAPSIM),得到的主要农产品未来的自给率水平变化,预测2035年玉米、达到、棉花、糖和奶制品可能呈现出更大的缺口,未来进口相应增大。
讲座尾声,在座师生与杨军老师就资源约束下如何发展核心产业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使我校师生对该领域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