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79193永利
院长信箱 书记信箱 English

学术科研

学术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视点 -> 正文

《经济要参》、《学习强国》刊登永利官网于爱芝教授文章

作者: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0-03-31

我校77779193永利教授、农村经济发展中心主任于爱芝老师撰写的《部门协同,政策协调:降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农业国际化的影响》一文,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给农业国际化带来的影响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深度科学的分析,刊发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主管的《经济要参》2020年3月4日第9期。

同时,于老师的另一篇文章《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冲击影响及对策建议》也被《学习强国》所刊发。那么下面和糯米一起来看看这两篇文章吧!

部门协同,政策协调:

降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农业国际化的影响

2020年1月新冠病毒肺疫情暴发以来,对包括农业在内的各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前期非洲猪瘟以及最近某些地区出现禽流感与当前的疫情叠加,给国内农产品市场稳定运行带来严峻的挑战。特殊时期,抓好农业生产,粮食和“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的保障供应是当前疫情防控中取得胜利的基础性环节之一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是调剂国内余缺、稳定市场供给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农产品贸易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从2011年开始成为世界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同时,中国涉农企业通过在海外投资深度参与农业国际分工,并通过多双边农业国际合作向发展中国家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提高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安全水平、改善小农户福利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农业国际化,特别是农产品贸易和农业国际投资的影响如何?近期,我们对30多家外向型涉农企业进行了问卷调研和电话访谈,这些企业业务范围广泛,涉及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农机装备制造、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和境外开发等。通过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受疫情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并探讨当前有序恢复生产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措施。

一、疫情防控手段有效,但农村地区“封村”“断路”威胁到农业生产的正常稳定开展

调研中发现,不少省份的农村地区以“封村”、“断路”为防控手段,有效地遏制了疫情向农村蔓延的同时,商品的正常流通、企业员工的正常流动均受到限制,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和物流造成了严重影响。比如,安徽太和县正逢红薯育苗和草莓扩繁时节,受封村影响,工人难以跨村流动,直接影响受访企业的种苗生产,今年的生产计划无法落实,直接经济损失估计达300万。养殖业及上游饲料加工企业和下游收购屠宰加工和销售集体面临“运不进、销不出”的困境,行业整体受到的冲击较为严重

此外,被调研企业反映,部分地政府对疫情发展缺乏科学的判断,防控手段过激,以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名,不计成本,施尽手段。例如某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具备防疫、隔离条件,生产场地开阔且所需人员较少但政府对企业复工请求不予审批;一些企业处于疫情较轻东北地区,政府“一刀切”的干预导致企业无限期停工,企业营收预期下降,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

二、疫情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制约初显,持续影响的风险不容忽视

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国内管理部门审批缓慢,银行、海关等相关部门推迟复工,导致企业进出口业务不能正常办理。例如某受访企业在非洲负责执行农业援助项目,受疫情防控工作的影响,种子出口审批程序缓慢,企业担心错过当地种植季;其他受访企业进口抵港的皮棉、油菜籽和饲料原料等货物滞留,不能清关入库,导致滞箱费、滞港费等费用的产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还有受访企业反映由于因国内推迟复工时间,银行未正常开展业务,导致企业进口货物的资金无法及时汇出,违反出口国的资金支付规定,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

另一方面,疫情引发的国际环境变化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越来越显现。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已有102个国家采取了入境管制,这些措施直接导致我国正常的商务活动受阻、人员流动中断。受访访企业准备赴意大利、俄罗斯的商务团因疫情3个月内不能成行;部分企业在海外安排的新品种的现场会也因疫情禁止中国人入境而无法执行;由于菲律宾、俄罗斯和印尼等封关,一些在欧洲、非洲和南美进行农业投资的企业其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不能及时返回,当地的农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压力。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继各国入境管制和对中国船舶加强停靠限制之后,部分国家借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提高中国农产品准入标准、甚至颁布进口禁令,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产品出口。例如,约旦自2月2日暂停进口中国动植物产品;印尼对船舶的疫情防控措施升级更新,导致船期延误1-2天。此外,还暂停进口中国食品与饮料类商品。俄罗斯也暂停从中国进口蔬菜和水果。未来要谨防临时性的市场准入措施常态化并演变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三、疫情持续下经济主体预期会对农产品贸易和农业国际投资产生不利的影响

受疫情影响,大宗货物期货下跌,皮棉等现货价格大幅下跌,严重影响了涉农进出口贸易企业的效益。此外,由于国内延期开工,企业出口订单难以按时交付,企业的营收预期下调,并会进一步影响其投资信心。随着欧洲、中美洲国家一些地区种植季的来临,持续的人员流动和商品进口限制,甚至带中国标识的种子、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在物流,检疫方面必然会受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疫情持续可能诱使进口国对中国农产品标签、标识制度施以更严苛的标准,疫情对农产品贸易的短期冲击效应将呈现长期化的趋势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进入相对稳定时期,既要做好防疫又要抓好农业生产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有效应对疫情给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广大企业的诉求,我们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议政府在科学评估各地农村疫情风险,有序恢复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稳定供给和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当下正值南方早春农业生产和北方备春耕的关键期,防疫与复工“两手抓”,尽快放开非疫区和低风险疫区的农业生产,逐步恢复中风险疫区,高风险疫区防疫优先,暂不恢复农业生产。

2.此次疫情,受停工和出境管制措施以及紧急贸易限制影响,种养加等劳动密集型涉农企业受到的冲击尤为显著。这些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抗风险能力弱,建议政府在中小微企业贷款支持适当向这类企业倾斜。另外,充分利用保险和专项补贴等手段,对涉农企业停产造成的损失进行一定的补偿。政府鼓励银行减收涉农企业的贷款利息,实现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共渡难关。

3.建议当前非常时期,商业、海关质检等管理部门优化公共服务,对涉农企业境外经营所需的种子、农机等生产资料的出口审批流程要简化。对于企业进口的加工原料、食品饮料等提高进口报关效率,并在确保健康安全的条件下有序复工,促进劳动力的流动,缩短进口商品出关出库的时间周期,切实降低企业经营负担。

4.鼓励协会、商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上下游供应链的资源,整合生产能力,尽可能降低因停产和延期复工造成的订单损失和市场流失。

5.疫情下的舆情引导要注重信息整合和有效传播。科学、透明地报导疫情发展,及时、准确传递应对措施有助于改善内外部环境,特别是国际环境。这对于稳定公众的预期,提振信心尤为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消费市场

的冲击影响及对策建议

2020年1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蔓延对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生死之外,吃饭最大”——疫情给我国食物特别是农产品消费市场带来的冲击不容忽视。当前国内疫情形势稳定向好,但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韩国、日本、意大利和伊朗新增病例持续上升,全球面临的不确定性在加大。科学认识疫情给农产品消费市场带来的冲击影响,防范由疫情引发的公共健康危机转变为全球性食物安全危机尤为关键

“黑天鹅”掀起市场波浪

疫情暴发以来,各地农产品,尤其是果蔬、肉类等生鲜产品销售价格超常上涨,波及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形成通胀压力。今年1-2月份CPI同比增速逾8年来首次破5%,食品价格上升的助推作用十分显著。消费市场价格上涨原因包括:一是疫情期间交通管制和人员停工,农资“流入”和农产品“流出”困难;二是居民的风险感知程度提高,包括“忧虑风险”和“未知风险”,助推囤积和价格上涨;三是个别地方存在投机和哄抬物价现象,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天价蔬菜”。

在销地价格高企的情况下,产地市场出现了滞销,国产和进口农产品,尤其是生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交通管制等措施对农产品跨区运输影响严重,拉长了农产品仓储周期,增加了从业者成本,造成严重亏损甚至危机生计出现自杀等现象,直接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疫情期间居民的生鲜食品消费行为、消费方式等发生了一些变化,从线上线下并举到依托线上平台的生鲜消费,超市、菜场等实体空间消费需求受到了抑制。受当前物流受限等因素的影响,生鲜类产品的损耗率较高。线上消费对生鲜农产品的运输时效和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消费者进行线上消费时无法自行挑选,有可能购买到质量良莠不齐的商品,影响线上购物体验。

疫情暴发和蔓延对产业链长和涉及部门多的产业产生更大影响,需要尤为重视。畜禽养殖业,从上游饲料和原料生产、养殖、加工、物流运输到终端消费,涉及20多个部门。由于交通不畅和停工停产等对养殖环节造成严重影响,饲料“进不来”、产品“运不出”,对终端的消费形成冲击,禽蛋肉类价格超常波动。

疫情暴发,作为病毒宿主或中间宿主的野生动物被推到风口浪尖。为回应社会重大关切,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月24日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的出台使消费者对动物性产品的消费越来越重视安全、健康和理性,猎奇、炫耀性的野生动物消费热潮退去。短期内会影响特种动物养殖户利益。特种养殖动物及衍生关联产业如何适应消费新变化,调整、转型和升级实现健康发展值得关注

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稳定农产品的供给和消费,降低疫情的冲击影响刻不容缓,对疫情防控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强化供应链建设,力争把疫情对农产品消费的影响降至最低。推动产区和销区构建稳定的对接关系,建立“基地+市场+零售终端”的经营模式,实现农产品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确保“绿色通道”政策落实到位,降低疫情对农产品产地和销地衔接的影响;加大社区商业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电子商务和快递公司与社区商业网点合作。推进非接触式送货服务,使社区商业网点成为线上购物的自提点或配送点。充分整合线下商业资源,提高社区商业商品供给质量和供应能力,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二是培育农业合作社、互联网平台和供销社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体。扶持实现“销+产”或“产+销”一体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承包农户采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农业生产托管等方式融入农业供应链体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自发形成农产品供应链利益共同体,加强农产品生产流通与农资供应链结合,供应链上下衔接、产销对接,形成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服务等活动的市场化体系。

三是适应消费转变,引导我国特种养殖业转型和升级。首先,与《决定》出台配套,相关立法修法工作要尽快统筹开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稳定合法经营养殖户预期,保证产业的健康发展。其次,对禁食禁养的动物品种,给养殖户特别是山区的、偏远地区的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害,政府要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引导,指导农户开展转型转产。再次,出台更完善的标准,完善监管检疫,利用专用标识追溯体系和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加强全链条的管理监控。最后,利用有效的宣传,引导特种动物的消费更为科学、文明。

四是加大对农产品生产主体的支持力度,稳定市场供给。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合理安排蔬菜、畜禽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确保“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笔者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降低涉农企业融资成本,确保春耕季节不会受到影响。重点保障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物资供应运输,确保春耕备耕期间农资市场稳定。

确保全球贸易的顺利进行也是重要的,同时也应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作为确保食物供应的重要手段。利用行业协会、商会等力量加强与国际机构和贸易成员国的沟通,以防疫情作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借口和工具进一步被滥用。通过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防范单一结构风险引发的贸易摩擦;适时适度加大畜产品进口保障国内市场稳定供给。

疫情、非洲和中东蝗灾、地区冲突加剧等突发因素加大了世界粮食安全风险,威胁着全球食物消费。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将恢复农业生产、立足供给置于重要地位,有助于稳定国外预期,避免国际恐慌与出口限制对国际农产品贸易造成冲击。国内,通过信息公开和舆情引导,树立民众信心和对经济良好发展的预期。同时,做好重要农产品储备能力建设,使之与生产能力、产品供应、消费需求相适应,并综合考虑储存与管理成本和社会效益等因素,合理设计储备机制,达到在出现突发情况时产品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提升我国食物消费的韧性。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部门协同,政策协调:降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农业国际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冲击影响及对策建议》学习强国原文网址(或点击阅读原文):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83294147179111692&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x_single&study_comment_disable=0&part_id=1483294147179111692&ptype=0&item_id=1483294147179111692&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扫描二维码查看《经济要参》第9期,于爱芝,《部门协同,政策协调:降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农业国际化的影响》

上一条:永利官网教师《中财战“疫” 助力“六稳”》系列评论
下一条:永利官网冯春安教授撰文解读提高驾驭转型能力的五个“基本”

版权所有:77779193永利(中国)有限公司-搜狗百科 NO.1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